沿着高速看河南|黄河文化之旅:文化之河“新潮”澎湃
发布时间: 2024-12-18 22:57:07浏览次数:1279
从再现“城摞城”“桥摞桥”奇观的开封州桥遗址到探寻黄河流域文明起源【yuán】关键钥匙的“河洛古国”,从彰显盛世繁华的隋唐洛阳城到如诗如画的三门峡百里黄河生态廊道……沿着连霍高速一【yī】路向西,仿佛可以看到黄河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孕育出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míng】。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不仅仅是一条奔腾着浪花的自然之河,更是一条沉淀着民族记忆、民族精神的文化之河。进入新【xīn】时代,党中央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擘画了新蓝图,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掀开了新篇章,河南也进入【rù】了高质量发展的“黄河时代”。
游客在开封市观看《微梦·大梁门》,享受视觉盛宴。 图片来源:河南日报
滔滔黄河育华夏
今年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期间,知名历史学者纪连海携手著名媒体人易立竞,走进双槐树遗址直播探访“河洛古国”,短短几个【gè】小时内话【huà】题播放量就达560万次,可见“河洛古国”魅力非同小可。
时间回溯到12-18,考古人员宣布巩义双槐树遗址历经十几年的发掘与研究【jiū】,发现了5300多年前仰韶文化时期的“河洛古国”,被专家认定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黄河文化之根,华夏文明之魂【hún】”“探寻黄河流域文明起源关键钥匙”。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指【zhǐ】出:“五千年文明没有中断,主要是在中原地区没有断。”
双槐树遗址位于黄河南岸以南2公里、伊洛河东4公里,地处河洛文化中心区。站在遗址【zhǐ】高处,黄河两岸风光尽收眼底。遗址面积达117万平方米,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期三重大型环壕、封闭式排状【zhuàng】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夯土祭祀台遗迹等【děng】,还出土了“牙雕蚕”,实证了53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从事养蚕缫丝。“我【wǒ】在接到黄河文化月主办方邀请时,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实现这趟旅行了。”易立竞说。
双槐树【shù】遗址与同在河洛文化中心区域、地处古伊洛河北岸的偃师二里头遗址【zhǐ】,直线距离约40公里。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自2019年开馆以来,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前来领略其神秘风貌。“我们昨天住到洛阳,今天一大早就出【chū】发了,专门带孩子来看看‘最早的中国’。”12-18,来自郑州的刘女士说。
黄河为三门峡带来了最早的文明曙光。仰韶先进的彩陶文明向四周扩散,形成了一条东抵郑洛、西至关中、北达内蒙古中南部一带的彩陶之路。今年恰逢仰韶考古【gǔ】百年,走进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jué】现场,记者看到考古人员正在辛苦工作,用手铲细细“释读”过往的文明岁月。
开封州桥及汴河遗址发掘现场,一道道白色地层线标注出元、明、清时期汴河的形态,一眼千【qiān】年。“探方内的一道黏土层,就是一次黄河灌城留下的印记。尽管历经风雨沧桑,中原儿女一次又一次在原址上重建辉煌,从未止步。”开封市文物考古研【yán】究所曹金萍的话深深震撼了现场每位观众。
中华文明和黄河文化,从源头汤汤而来,在新时代又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黄河廊道如诗画
三门峡是黄河入豫第一站,在漫长岁月中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jǐng】观。巍峨耸立的万里黄【huáng】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国人民治黄的一次伟大实践,还有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中流砥柱”,都成了新时代河【hé】南精神的生动注脚。
三门峡百里黄河生态廊道被网友誉为不可错过的打卡胜地。行走其间,目之所及风景如画,无限绿意掩映着花香鸟语,处处生机盎然。这得益于河南省落实构建“生态黄河”,对黄河生态廊道提质升级,打【dǎ】造集生态屏障、文化弘扬、休【xiū】闲观光、高效农业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走廊样板的一系列举措,是落实【sh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先手棋。
三门峡天鹅湖旅游度假区的金【jīn】牌讲解员韩铁艳说【shuō】,黄河生态好了,亲近母亲河的游客多了,许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她最高兴的时刻,就是听到游客发自内心地赞叹:“三门峡还有这么惊艳的地方,黄河还能这么美!”
据记载,黄河在开封境内决口370多次,黄河水困开封城达【dá】15次之多,造就了世【shì】界独一无二的“城摞城”旷世奇观。历经苦难的开封迎来了今日的破茧成蝶,“一城宋韵半城水”,赢得魅力宋城的美誉。
开封东护城河,河面水波潋滟,两岸杨柳依依【yī】,不远处就是明清的古城墙。“这么美的风景,走在这里就【jiù】像人在画中游。”来自河南大学的刘先生感叹。
在兰考县东坝头,奔腾的九曲黄河完成了最后一弯,向东流去。这里的人们依托【tuō】黄河湿地、生态农业等资源【yuán】,弘扬红色文化、做大黄河文化,实现了村美民富。
基于黄河深厚的文【wén】化底蕴和良好的生态禀【bǐng】赋,河【hé】南围绕郑州、开封、洛阳三大历史古都,聚焦“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叫响文旅新IP,提出打造世界级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谋划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黄河流经新乡形成的滩区 河南日报记者 聂冬晗 摄
澎湃黄河“潮”起来
12-18,流动的烫【tàng】金光束汇集成大河奔流的意象从高空流淌而下,气势磅礴,成为中国(郑州)黄【huáng】河文化月成果发布会的精彩一幕。自12-18活动开启以来,黄河文化月全网话题阅读量【liàng】已破40亿,在全国乃至更大范围掀起了“黄河文化月”热潮。
这是黄河文化的时【shí】代魅力,也是中华【huá】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硕果。让黄河文化“潮”起来,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和手法,深入挖掘并传承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是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一直思考的课题。2020年9月河【hé】南博物院主展馆重新开放后,增加了5G、沉浸互动等手段,吸引全国观众纷至沓来;推出的文创产品“考古盲盒”卖到脱销。“这些都是让公众感兴趣、想参与、有收获的生动实践。”马萧林说。
无独有偶,黄河国家地质博物馆里,人们置身沙尘暴体验屋,狂风呼啸,天昏地暗,浓雾【wù】喷出,生动展示了黄河流域的地理、地貌、气候等自然概况;开封《微梦·大梁门》让游客站在遗址上,一览北宋东【dōng】京城的盛世繁华、兴衰荣辱。人们纷纷打开手机做起直播,直呼“360度全沉浸包裹无【wú】死角,太震撼了!”
黄河文化当“潮”不让。几天前,著名导演王潮歌剧透了其执导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一幕:在百亩麦田之后,360米【mǐ】长的黄色夯土墙十分壮观,既像远古而来,又似来自未来;当夜幕降临,这面墙上幻化出《清明上河图》《千里江【jiāng】山图》的灯光大秀,古老历史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在百亩麦田一侧的观众为之震撼。
“我们希望以敬畏之心,以当代精神,蘸着黄河之水书写一部黄河边的‘史记’、麦浪【làng】上的‘离骚’,创作一部令世界惊叹又独属河南的作品,只为让世人看后发出感叹:只有河南!”王潮歌说。
黄河的潮起潮落,总是能引发中华儿女【nǚ】深沉的家国认同和文化共情,显示出黄河文化作为“根”和“魂”的强大凝聚力。她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激励着中华儿女奔向绚丽出彩的美好明天。
上一篇: 这个五一 央视屏幕里的河南好风景和好故事
下一篇: 故宫博物院陶瓷馆开幕式在故宫武英殿举办